一個人投硬幣,連續七次相同地投出國徽一面,你相信嗎?大部分人不相信這會是事實。少部分人相信投幣人有魔力。也有一部分人相信這是在玩魔術。但極少有人會相信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現象。事實上,若有一千個人每人連續投七次硬幣,第一次必然有500人左右投出國徽一面;第二次必然有250人左右連續兩次投出國徽一面...第七次時還至少有七個人投出國徽一面!若同一個人做一千次這樣的實驗,也必然有至少七次會出現我們表面看來不會發生或認為是“奇跡”的事情。
事實上,
企業管理
上的“奇跡”大都是同樣產生的:在成功的企業前面,通常有許多企業做了類似的嘗試,但都過早地放棄了。只有少數一些企業堅持了下來。在成功之前,一個企業通常也有過許許多多次失敗,就象我們熟知的發明666藥粉的故事一樣:如果發明者在第665次時放棄,他還是不會做成。所以“堅持”或“毅力”不僅僅是科學家的精神,也同樣是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通常,我們要求企業家具有一些超人的素質。在德國曾有過一次對最大的600家企業老總的調查,結果顯示:洞察力、遠見等特征被排在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特征之前列。但問題是若我們用這樣的標準去選擇企業家或管理者,通常找不到合適的人: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自己、我們周圍有多少人符合這個標準?即使是一些被公認為有遠見的大企業家也不得不承認經常做錯誤的決策。
我不是說洞察力、遠見等特征對做一個企業來說不重要。若一個人具有這樣的能力,對一個企業來說絕對是幸事。但我們通常處在一個僅僅靠洞察力已不能解決問題的復雜環境。我們必須做各種各樣的“管理實驗”,以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為管理者,我們都累積了一定的識別人才的能力。但即使是最有經驗的人事經理也不得不借助一些外部特征,如過往的成就來推斷一個人在一個新企業未來的發展。我們當然都有一些“直覺”,覺得這個人適合或不適合這樣的位置。但若老老實實地想一下,可能我們“直覺”正確的時候和錯誤的時候幾乎一樣多。更實用的管理人才的辦法是實驗:給一個具有一定條件的人相應的權利、資源和時間。然后根據其業績來判斷其能力和去留。即使是麥肯錫這樣的對人才最為挑剔的管理顧問公司,真正使其成功的原則也是其人才上的實驗原則:Uporgo,即一個人要么上去,要么走人。上去意味著業績和個人的成長。如果一個員工沒有在兩年的時間里因優秀的業績而上升一個階梯,他一定要另尋高就。國內一些企業奉行的“末位淘汰機制”,也是遵循同樣的原則。
GE則是在不同領域做企業實驗的高手。在我看來,GE真正遵循的企業原則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也是一個實驗原則:Uporclose,即一個業務領域要么在規定的時間里用規定的預算進入世界前三名,要么就把這個領域關掉。用韋爾奇的話來說:“總部不會太理會細節-但我們有很好的嗅覺。我們的任務是分配資源-不光是財務意義上的,也包括智力意義上的資本。嗅到、感覺、接觸,傾聽,之后分配資源。把人員和資產賭注在一定的發展可能性上,犯盡錯誤之后做是否保留的決定。”
不管我們是否愿意,做企業實際上是在做一系列的實驗。高明的實驗者會像科學家一樣做有控制的實驗,就象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的ALDI的做法一樣:ALDI在決定是否引入一個新的商品進入其連鎖店之前,一定要在幾家有代表意義的連鎖店中試銷一下,根據這個小小的,幾乎沒有成本的實驗得出的數據再決定是否推廣至全部三千多家店鋪。
而不計成本的實驗就變成了賭博,其代價極其高昂。以我的看法,長虹兩年前壟斷彩管的做法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一種無法控制的賭博,而不是一個可以從中學習的企業實驗。
做實驗就意味著允許失敗。只要我們是在用一種科學的精神做企業實驗,我們就不會不計代價,也不會對實驗本身不加控制,以至于花費巨大之后還一無所獲。即使失敗,我們也能從中學習到許多東西。同樣,實驗也要求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實驗是毫無用處的實驗,從這個意義上,一個好的理論是最實用的。
隨機讀管理故事:《奧巴馬鄰居賣房的啟示》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不久,就離開芝加哥老家,偕妻子米歇爾和兩個女兒入住白宮。面對多家媒體的采訪,奧巴馬深情地表示,他非常喜歡位于芝加哥海德公園的老房子,等任期滿了之后,他還會帶著家人回去居住的。這個消息可讓比爾高興壞了,因為他是奧巴馬的老鄰居。
幾年前,比爾曾經和人打賭,他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到了2010年,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眼看期限只剩1年了,他的目標還遠未實現。現在,機會終于來了。他的房子因奧巴馬而身價百倍。能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做鄰居,這是多么難得的事情呀!因此,他滿懷希望地將自己的房子交給中介公司出售。
為了推銷自己的房子,比爾還特意建了一個網站,全方位介紹他的住宅:這幢豪宅擁有17個房間,近600平米,非常實用舒適。更重要的是,奧巴馬曾經多次來此做客,還在他家的壁爐前拍過一個競選廣告。這是一棟已經被載入史冊的房子!比爾相信,有了這些賣點,他的房子一定能賣出300萬美元以上的高價。
不出所料,這個網站很快就有幾十萬人點擊瀏覽,然而,讓比爾大跌眼鏡的是,關注房子的人雖多,但沒有一個人愿意購買。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買家們望房卻步呢?
為了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比爾仔細地查看了網站上的留言。原來,大家擔心買了他的房子之后,就會生活在嚴密的監控之下。是呀,奧巴馬和他的妻女雖然都去了白宮,但這里依然有多名特工在保護奧巴馬的其他家人,附近的公共場合也都被密集的攝像頭所覆蓋。只要出了家門,隱私權就很難得到保護。
更要命的是,等奧巴馬屆滿回來之后,各路記者肯定會蜂擁而至。那時,鄰居們的生活必將受到更嚴重的干擾。到那時,每天出入這里,恐怕都將受到保安和特工像對待犯人那樣的檢查和盤問。這樣的居住環境,跟在監獄又有什么區別呢?就連朋友們,估計也會因為怕麻煩而不敢上門了!
就這樣,過了1年多,房子依然沒賣出去。比爾非常心焦,他此前向家人承諾過,房子賣出后就全家一起去度假,但一直到現在還不能兌現諾言。他和朋友打的賭也眼看就要輸了,正在這時,一個叫丹尼爾的年輕人找到了他。丹尼爾告訴比爾想買房的原因,他和奧巴馬一樣,都有黑人血統。奧巴馬是他的偶像,不過,他還從未和奧巴馬握過手。如果他買下這里,就有機會見到總統了。
房子終于有買主了,比爾激動得差點掉淚。雖然丹尼爾非常愿意買比爾的房子,但問題是,他支付不起太多的錢。比爾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買主,當然不愿輕易放過,他作出了很大的讓步,最后,兩人簽下了如下協議:丹尼爾首付30萬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0萬,5個月內共付清140萬美元。房子則在首付款付清后,歸丹尼爾所有。
比爾很高興,雖然房子的最終售價遠遠低于當初他期望的300萬,但20多年前,他買下此房時,只花了幾萬美元,因此還是賺了。何況,上了年紀的他早想落葉歸根,搬回鄉下的農莊了。
拿到首付款后,比爾給丹尼爾留下了自己的賬號,然后帶著家人出去旅游了。出發那天,他得知丹尼爾將房子抵押給銀行,貸了一筆款。等半個多月后回來,比爾發現丹尼爾竟將這棟豪宅改造成了幼兒園。原來,丹尼爾本來就是一家幼兒園的園長,因此,在這里辦個幼兒園不是難事。
當房子的用途從居住改為幼兒園之后,那些過于嚴密的監控就顯得很有必要。這個毗鄰奧巴馬老宅的幼兒園,成了全美最安全的幼兒園。不少富豪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來。
為了給幼兒園做推廣,丹尼爾還聯系到了不少名人來給園里的孩子們上課。這些名人中有不少是黑人明星,他們為奧巴馬感到驕傲,也為能給奧巴馬隔壁的幼兒園講課而激動,再加上這里是記者們時刻關注的地方,來這里與孩子們交流,自然能增加曝光率,因此,名人們都很樂意接受丹尼爾的邀請。
第一個月,丹尼爾用收到的首期學費輕松地支付了比爾30萬。幼兒園開張兩個月后,奧巴馬抽空回老家轉了一圈,順便看望了一下他的新鄰居們,這一下,丹尼爾幼兒園更加有名。越來越多的名人主動表示愿意無償來與孩子們交流。更有很多家長打電話,想讓自己的孩子來此受教育,為此多付幾倍的學費他們也樂意。
很多廣告商也開始爭先恐后地聯系丹尼爾,他們想在幼兒園的外墻上做廣告,這里的曝光率實在太高了,不做廣告太可惜了。為此,丹尼爾打算進行一次拍賣廣告墻的活動。想來參加競標的品牌很多,但像煙、零食、酒這樣的廣告,無論出多少錢,丹尼爾都不允許他們參加競標。
5個月后,比爾就收齊了140萬美元的房款,終于在2010年年末如愿以償地成了百萬富翁。不過,比爾明白,這場交易中,最大的贏家并不是自己,而是奧巴馬的新鄰居——幼兒園園長丹尼爾。
啟示:高度決定了深度與遠度!我們每天都能有機會觸摸到丹尼爾那種商業機會,可惜,我們缺少敏銳的眼光與果敢,放任那些商機擦身而過,追悔莫及!不要一味羨慕別人的財富,機會取決于自己平日的觀察和不斷學習的商業知識!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