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的文章中說:現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經不遠了,我們在春天與夏天要念著冬天的問題。IT業的冬天對別的公司來說不一定是冬天,而對華為可能是冬天。華為的冬天可能來得更冷,更冷一些。我們還太嫩,我們公司經過十年的順利發展沒有經歷過挫折,不經過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確道路。
保持危機感與緊迫感,是每個企業在管理中的重要主題。海爾張瑞敏說:要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對待成就永遠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連欣賞一下自己腳印的機會都沒有。波音公司則在做新員工入的職教育時,播放波音公司倒閉的假想新聞,目的是讓企業保持危機感。
中小企業無論在管理上還是經營上都存在許多的缺失。例如,目前,中小企業喜歡尋找能人式“救世主”,希望某個能人能夠把企業建設好,而很少花時間和精力來建立企業偉大原則和基本法;在管理中“人”的力量往往是大于“法”的力量,沒有采取“法高于一切”的原則。解決中小企業執行問題,要從依賴企業“能人”的管理模式,到走向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徹底破除依賴能人的思想,從法治的角度思考,建立完善的企業規章制度,并將制定的規章制度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
有的企業因為有某個英雄式人物掌握企業大局,短期內公司發展較好,但是隨著歲月的更迭,人員的變動,若不善于將公司的經營哲學有效地傳承,隨時可能走下坡路。例如交給下一代一份家業而不是經營之道的王安公司,曾一度成為世界富豪榜的前十位,并敢與藍色巨人IBM較板,但是隨著其創始人王安的衰老而徹底崩潰。有的企業靠偉大構想或者機遇而不善于總結,像在中國本土曾躍居傘業老二位置的帥哥洋傘公司,外界激烈競爭與內部核心競爭力缺乏的矛盾,迫使其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有的盲目求大而不注重內部核心力的打造。像金融大鱷德隆公司雖然能夠迅速擴張,但因內部的管理機制的缺失而導致崩盤,這樣的例子非常多。
企業離破產還有多遠?這句話應該放進中小企業家的詞典中。只有企業懂得離破產還有多遠,才能讓企業活得更長。當企業保持一種危機感與緊迫感,變革才會變得緊迫,提升才會進入日程,企業才會充滿活力與生機,才能實現基業長青,否則,曇花一現就是中小企業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