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學習
的故事,家家企業不同。
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很多企業,因為其卓越的學習
制度,使得新人得到不斷的提升,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在向社會輸送著大量受過良好教育和訓練的職業人士。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有不少的企業在學習
上花了大價錢,作出了大聲勢,卻沒有取得多少實際效果。之所以產生如此大的差異,除了企業的重視程度、學習
組織者的專業度之外,能否根據企業的實際對學習
進行差異化的計劃
,也是導致學習
結果迥異的關鍵。
所謂差異化計劃
,就是根據企業規模、發展階段、行業特點、人員特點和課程性質,采取有差別的學習
組織和管理方式,使得學習
的投入更有針對性和效率,從而產生更高的回報。
(一) 基于企業規模的差異化學習
計劃
。
企業規模不同,企業學習
體系的構建應有所差別。
對于跨國企業,因為員工數量眾多,僅僅中高級管理人員已經是數百甚至數千,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企業大學就是一個相對經濟的學習
計劃
,一般來說,跨國企業的學習
中心都會分別在全球的主要區域(如:北美、亞太)設立分校或學習
中心,以方便所在區域的人員參加學習。從課程的計劃
來看,由于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固定的生源,其核心課程的質量往往不錯,有的甚至在學習
界享有盛譽,不但開展
內部學習
,也接納合作伙伴和社會的參訓人員,其中:GE管理學院、惠普大學、西門子管理學院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學習
組織中不僅有講師,也有企業咨詢顧問,能夠深入地挖掘企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和有深度的管理課程。
對于全國性的企業來說,因為中國的地域遼闊,可能也會存在有數萬、數十萬員工的情況,因應這種情況,有的企業也設立了自己的企業大學,既滿足自己的學習
需要,也成為傳播
企業文化
和品牌的重要手段,典型的如海爾大學、平安大學等。此外,也有部分企業導入了電子學習平臺,建立了分級管理的學習
體系,以適應眾多員工、不同層級員工學習的需要,筆者就曾在2004年幫助中國電信建立了覆蓋全國的學習
管理體系,該體系分為學習
需求調查、學習
計劃、學習
過程管;、學習
效果評估、講師庫、課件庫等內容,能夠有效解決三十萬員工的、分層分類的學習組織和評估問題。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應該不需要建立如此龐大的學習
管理體系,而應有效借重社會的學習
資源,借重各種先進的網絡、視頻、衛星、電子學習手段,結合必要的外訓和內訓,搭建務實、有效的學習
平臺,滿足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需要。
(二) 基于企業發展階段的差異化學習
計劃
。
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所采用的學習
體系也應有所不同,突出的表現在課程體系的設計方面。
一般來說,從生命周期的角度,企業可以分為起步期、快速成長期、穩定期、戰略轉型期(或衰退期),對于每一個階段的企業,學習
的內容是應當有所區別的。
對于起步期的企業,業務的特點還沒有明確,員工對業務相對比較生疏,學習
的重點首先應當是與業務密切相關的知識、技能,且要考慮學習
的低成本和高效益;
對于快速成長期的企業,業務規模迅速擴大、業務地域迅速擴張、人員數量迅速增加,這時的企業面臨的控制的問題,如何使得企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不失控,相對有序,是管理層的根本訴求,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習
應圍繞如何提高中基層干部的管理能力、如何變“戰斗員”為“指揮員”而開展工作,在強調業務學習
的同時,基礎管理技能的學習
顯得尤為重要;
進入穩定期的企業,企業規模變大,業務增長放緩,進入相對平衡期,這時的企業,要考慮的是如何形成核心競爭力,如何實現由“英雄邏輯”向“組織邏輯”的轉變,因此,兩類學習
對于企業最重要,一是有利于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學習
,二是有利于得管理更加規范、有效、受控的學習
。
對于處于戰略變革期或衰退期的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重拾升勢,如何重新煥發組織活力,由此,學習
的重點應當是變革意識、創新能力,學習
應當有助于企業思考現狀,實現突破。
(三) 基于行業特點的差異化學習
計劃
。
行業不同,學習
的內容、方式也有所不同。
對于企業來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制造、工程、農業、服務等幾種類型,其中,學習
在服務業的地位非常重要,例如保險業,學習
部門是被作為一線部門來看待的,學習
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業績、業務能力與團隊士氣;在從事顧問式
營銷
的其他公司也是如此,銀行的私人客戶經理,需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技巧和優秀的商務能力,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學習
來支持。
與之形成對比的就是普通的
制造業
,大量的一線操作工人,需要的主要是操作技能的學習
,由企業組織內部的技術能手、班組長、質量部門開展學習
即可,更多的學習
則是在實際操作中的檢查和指導。
(四) 基于人員特點的差異化學習
計劃
。
員工的構成情況不同,學習
的組織和設計也應當有所不同。
在以年輕員工占主導的企業,員工的觀念、意識比較超前,接收的信息比較廣泛,這時的學習
課程設計就不能再是簡單的“填鴨式”,或是無厘頭地大講所謂“
執行力
”,而是應當抓住員工的興趣和熱點,組織一些趣味性高的學習
項目,如:沙盤模擬、拓展訓練、游戲等,寓教于樂,將深奧的觀點寓于豐富多彩的學習
活動之中。
再比如,對于異地員工較多的、工作壓力較大的企業,在開展傳統學習
的同時,也應搭配開展一些書法、瑜伽、電影欣賞等方面的生活情趣課程,豐富大家的業余生活,舒緩緊張、孤獨的情緒,這些工作看似與企業的業務沒有關系,但卻會大大影響到員工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從而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工作。前一段時間富士康出現的問題,除了與企業的高工作強度有關之外,與員工業余生活的匱乏和精神生活的貧乏也有很大的關系。
(五) 基于課程性質的差異化學習
計劃
。
最后一點,課程性質不同,學習
也應做差異化的計劃
。
學習
課程的分類有各種不同的標準,根據筆者的經驗,大致可以劃分為知識類、技能類、觀念類和高級經理學習
四個類型。
所謂知識類,主要是對企業員工所必須具備的知識進行學習
,這方面的學習
一般由企業自行組織,通過電子學習系統或者企業的職業技術學校等進行,其中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知識類學習
應更多地采用“內部學習
師+外部講師”的形式,因為往往內部學習
師更了解企業的業務,而外部講師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專業高度。
所謂技能類學習
,主要是員工的業務技能學習
和提升,這方面的學習
主要是由企業的內訓團隊來完成。對于企業的小職種,如審計人員,可能需要外派參加學習
,以降低學習
組織的綜合成本
觀念類學習
,包括針對普通管理人員的基本技能,如溝通、團隊領導、六頂思考帽、
績效
管理
等,也包括針對全體員工的觀念學習
,如:執行力、亮劍、
國學
,等等。
高級經理學習
,包括課程類學習
和非課程類學習
,一般是以參與商學院、管理機構的研修課程為主,在高級管理人員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往往開設內部課程是不經濟的,也不利于管理者開拓視野,吸取有針對性的知識和內容。
總體來說,通過差異化的學習
計劃
,企業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習
的針對性,提高學習
的投入產出比,獲得員工的廣泛支持和認同,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
效果。
(段磊博士 漢哲管理咨詢集團 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