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攀登———稻盛和夫的生命智慧與經營哲學》一書,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源于古中國的東方文明,信仰“敬天愛人”,講求赤子情懷,所有的經營哲學、規章器物,最終都要回歸以人為本,回歸純粹的本真狀態。東方人對自身價值的追求、對情感溫度的追求,永遠高于規章制度的教條。這也正是為什么那么多制度、法律,在東方永遠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深層原因,激不活人們內心的情感認同,再嚴密周到的程序設計最終都將流于形式,被“人情味兒”很濃的中國人架空。
近年來,市面上翻譯稻盛和夫、研究稻盛和夫的書籍不在少數,可以說不知道稻盛和夫,就不能說懂經營、會管理,在高談闊論、揮斥方遒的商業應酬場上也少了一項足夠分量的談資。那么,真實的、去“神化”的稻盛和夫究竟是什么樣子?他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可以一手締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成功挽救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王育琨教授在《垂直攀登》一書中,以中國人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稻盛和夫在挫折中不斷成長的心路歷程。該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作者并不是以經營論經營,而是從人成長的角度去講述一個卓越企業家應具備的心靈能量。這種能量不靠外物,不依附手段,只需要擁有一顆回歸本真的赤子之心,一份不受任何思想框架束縛、打破一切思維定式的純粹。
筆者認為,稻盛和夫有別于中國大部分企業家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
首先,他不求鉆營之術。在“背景”第一、渠道第一、人脈第一的混亂時代,稻盛和夫追求的是經營的大道,而不是投機鉆營的小術。小術可以帶來小利,一時迷惑人們的眼睛和心智,但終成不了大道,而垂直攀登,力求無愧于心的耿直愚公精神,成功開啟了稻盛和夫立身、立命、立企業的幸運之門。
其二,不利用他人成自己之事。很多企業管理者,將員工看成是實現自己經營目標的工具,他們用業績考核驅動人、用工作壓力催促人,員工變成了為實現企業價值連續滾動的陀螺。稻盛和夫有著截然相反的價值觀,他以企業發展成就員工個人價值,用企業涵養員工。企業主個人利益無條件讓位于員工整體利益,讓位于企業整體價值。正是基于對員工的一片赤誠純粹,基于對員工長遠發展的考慮,稻盛和夫激活了員工心中的“源頭活水”,迸發出團結一心的合力。
其三,用未來眼光衡量企業及員工價值。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只有一條———“超越再超越”,他迎接挑戰、越超極限的勇氣和魄力讓他一路向前。“超越”成了他和員工生命中的常態,他并不是盲目接受訂單,而是出于對企業潛能的充分相信,他用未來時思考問題、處理業務,倒逼企業提早進入未來狀態。目前中國大部分的企業家,恰恰缺乏的就是將自己和企業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氣和果敢。稻盛和夫向前邁出一大步,大部分的企業仍在原地踏步,這就是用未來時和現在時經營企業的不同。
其四,親臨現場的自信和氣度。筆者將稻盛和夫深入員工工作第一線稱之為“自信”,他信奉“現場有神靈”。目前,中國不少空降的管理專家、學者,從未有過在經營、生產第一線實操的經驗,所有的經營理念和戰略設計都是舶來品。他們并不具備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更沒有面對一線員工質疑和建議的胸懷。這些站在云層之上的管理者沒有“接地氣”、“遇神靈”的資本,更無法如稻盛和夫那樣在自己強大的“場域”中,憑借人格魅力,激活員工潛在能量的強大“意念力”。
在對稻盛和夫老人及作者致以敬意的同時,筆者對書中內容尚有一點存疑。稻盛和夫提出應對蕭條的五大策略“全員營銷、開發新產品、徹底降低成本、保持高生產率、經營者必須與員工形成共同經營的伙伴關系”。可以說,開源節流、低調研發、經營者與員工共進退,這些都是企業處于逆境中應有的持身之道,但在大蕭條背景下,保持高生產率,加緊生產,容易造成存貨積壓、資金倒流。現金流是企業的一條生命線,無論如何都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考量。這雖然屬于“術”的層面,但“術”在關鍵時刻的缺失走板,也會對企業造成致命的傷害。
筆者認為將以稻盛和夫為代表的東方智慧與西方的標準化、流程化管理有機結合,“道”與“術”將形成更強大的“氣場”,垂直攀登的路將不再那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