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下來,筆者不但沒有招聘到更多合適的員工,反倒企業原有的幾個員工離職了;
3月份不適合中小企業招聘人員!
為什么呢?
通常的理解:大家會公認,3月份(就是春節剛結束的時期)是企業招聘員工高峰期,同時也是員工求職高峰期,所以3月份企業招聘員工會很順暢——畢竟,勞動力市場始終是“供大于求”。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企業急切需要招聘大量高素質的、合適的員工;而求職者則在人才市場“挑三揀四”、“擇優而選”,看著“一山更比一山高”。員工的心理期望值在此階段,會隨著企業用工的大量“急需”而“水漲船高”,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遠遠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
拿筆者所在的企業來舉例吧。春節前,我們要求普通 營銷 人員最少是大專**,工作經驗在兩年以上,實習期底薪加提成,非常多的求職者主動找上公司,要求給予一個“面試”的機會;春節后,我們將普通營銷人員的要求下調到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工作經驗有無不限,只要對營銷有興趣,同時實習期底薪增長30-50%,提成更加誘惑人,結果應聘者寥寥無幾,通知錄取而未到崗者更是“層出不窮”。
“痛定思痛”,筆者現在下定決心:3月份不再對招聘員工抱多大期望值,而是“順其自然”;現階段最重要的工作是充分發揮、挖掘現有每個員工的能力和潛力,積極開展企業的營銷工作;招聘員工“持續不斷”進行,有合適員工就錄用,沒有合適員工也不強求,寧缺勿濫!
筆者觀點:節后招聘高峰期,不適合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更應學會“常抓不懈”、平時儲備好人才!
只找主動投簡歷的應聘者
現在,企業招聘員工,求職者找工作,都越來越依賴網絡。
在此,筆者深有感觸:中小企業招聘員工,最好只找那些主動往企業信箱投放簡歷的應聘者,而不要花錢購買專業求職網站的“人才搜索引擎”!那樣費時、費力、費錢,而且效率非常低!
筆者曾花費足足兩個星期、1000元大洋購買了某知名求職網站的200個“搜索人才”名單,最終抵達企業接受面試的“人才”不到40個,企業想錄用的、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的“人才”不到6個,當然最后一個都沒有來!
反倒是:企業在相關求職網站上面發布招聘信息,然后主動往企業HR信箱投放簡歷的應聘者,1/3都能參加企業第一輪面試,而且最終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留下來的員工比例都遠高于自己“求過來的那些人才”比例!
企業招聘員工,和男女婚姻很相似,講究一個“你情我愿”;強扭的瓜是不甜的!
主動給企業投放簡歷的應聘者,首先從內心深處就比較容易接受 企業文化 ,更適合于企業發展需求!
這也是筆者的一點招聘感悟!
重點大學畢業生謹慎“聘用”
筆者從國內某著名學府畢業,但是在對待重點大學畢業生方面,筆者的觀點非常強硬:一定要慎用!
根本原因在于:
重點大學畢業生的心理期望值太高了,超出了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心理預期。很多中小企業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景,甚至輝煌的前程;但是在起步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大多難以提供讓重點大學畢業生滿意的“薪資待遇”;而重點大學畢業生的自尊心、榮譽感和攀比心理又決定了重點大學畢業生特別看重“薪資待遇”。
一般本科和大專、中專畢業生,他們往往能夠接受一個很低的薪水,一步步往上爬,憑借自己的能力逐步獲取豐厚的回報——這也是每個企業愿意提供的;重點大學畢業生則要求企業一開始就給予高薪,而這就讓中小企業很為難!
筆者承認:也有很多重點大學畢業生愿意從基層干起,穩打穩扎,一步一個腳印;但是這樣的員工比例太少,而且他們更愿意留在大型企業里面“從底層干起”,而不是在中小企業里面“從底層干起”,尤其是面臨著同學、老鄉、親友的攀比,更是難以自持!
所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起步階段,更愿意招聘那些一般學校的員工,對于重點大學的畢業生,則很是慎重!
以上所述,或有不足,敬請指正!
袁非武:“簡單營銷”倡導者和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