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危機爆發后,不少企業出于壓縮成本、靈活應對業務量的需要而嘗試彈性用工制,一些遭遇降薪或裁員的職場人則將這種制度視為有效的過渡措施。但昨天萬寶盛華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當經濟回暖、招聘形勢重新走熱后,彈性用工制并未淡出職場,反而得到了更多企業和員工的認可。在受訪的4050家中國企業中,有將近1/4的企業認為,包括非全日制員工、派遣員工、外包員工和第三方顧問等在內的“彈性員工”已經成為企業人力配置策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查顯示,企業應用彈性員工的主要目的是滿足業務旺季對人員的需求,其次是提高企業用工靈活度,以及外包非核心的業務。除此以外,采用彈性員工還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搜尋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填補產假、病假等突發職位空缺,以及將其作為錄用長期員工前評估的途徑等等。
“《勞動合同法》實施兩年以來,彈性用工開始逐漸進入企業人力配置的范疇,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時期,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彈性用工應對經濟不確定性的好處,同時對彈性員工的認同感也逐漸提高。 ”萬寶盛華相關負責人袁建華表示,“經歷了這輪金融危機之后,企業在招聘長期員工方面更加謹慎,在人力配置方面開始倚重長期員工與彈性員工的結合來保持較低的固定人力成本,實現少花錢,多辦事。 ”
“這次金融危機使雇員的忠誠度受到了考驗,而年輕員工也不再安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企業也想提升靈活性,因此在‘后危機’時代,彈性用工制受到企業和員工的雙重歡迎”,一名業內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