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源于長期資產減損,硬件業務繼續下滑
巨額虧損是這么來的,其中包括長期資產減損支出為5.01億美元,商譽減損支出為5700萬美元以及庫存費用4100萬美元,這三項相加接近6億美元。這顯示公司的重組成本過高,并已經著手減計了部分資產,從而反映在財報上就變成了巨額虧損。
如果不計入某些一次性項目,黑莓第一季度調整后的虧損只有100萬美元,攤及每股收益基本持平,相比之下湯森路透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為每股虧損8美分。黑莓預計公司在2016財年調整后的虧損約為每股15美分,小于湯森路透此前平均預期為每股虧損33美分。
也就是說,經營成本的控制方面黑莓還是處理得非常不錯。盡管營收一再下降,但黑莓經營上的虧損并未擴大,甚至大幅縮小。上述兩項指標均好于分析師的預期,受此消息影響,黑莓股價還一度上揚了4.6%。
另一方面,黑莓手機的銷售量不出意外地繼續下挫,只賣出了50萬臺手機。
目前銷售的主力機型是Priv和PassPort,前者搭載安卓系統和曲面屏來討好用戶,但無奈全鍵盤+觸屏的討巧方式和定價過高的策略卻不受用戶待見。PassPort個性十足、設計制造堪稱精美,但卻又受制于BB10系統應用嚴重匱乏。兩款主力手機的銷售都不暢通,致使銷量再次遞減10萬臺,環比下滑了16.7%。
有人認為定價過高阻擋了消費者購買熱情。看財報不難發現,黑莓已經開始降價了,上財季黑莓手機平均銷售價格為290美元,環比下降了25美元。
看來,如果是產品不對路的話,簡單的降價其實于事無補,因為不對路的產品根本無法為用戶創造消費者剩余價值。
黑莓關停手機業務進入倒計時
如果我們把最近幾個財季黑莓的手機銷量做成表格,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黑莓的硬件業務一路走低。最近4個財季,以每季10萬臺的均速遞減。照此速度,不出一年,黑莓不主動關停硬件業務的話,也得被迫卷鋪蓋走人。
于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程守宗對外放出了狠話,如果硬件業務不能贏利,就要關掉。今年甚至還給出了時間表,截止期是今年三季度。
6月中旬,幾乎與發布財報的同時,黑莓官方宣布美國官網開始暑期大促活動,最高降價幅度高達150美元。Priv僅售549美元,而PassPort最低355美元。聯想到上財季已經減記了庫存費用4100萬美元,種種跡象表明黑莓已經著手降價清理庫存,為未來的關停業務作準備。
不過黑莓顯然還沒有徹底死心,仍將推出新機型奮力一搏。程守宗日前在2017財年一季度財報上暗示,公司的新款智能手機可能會在7月份正式發布。
同時他拒絕透露更多信息,他表示:“我還沒有準備好要公布這些,但我希望能在7月份帶來更多內容。我已經提到過它們中的兩款(手機),兩者都屬于中端和中高端定位,而非高端手機。”
最新爆料顯示,黑莓將要發布的是一款搭載Android系統、取消全鍵盤的手機,命名為NEON。
從外形來看,黑莓新機和阿爾卡特Idol 4手機十分相似,配備了5.2英寸1080P屏幕,搭載高通驍龍615處理器,3GB內存和16GB存儲。800萬前置攝像頭+1600萬后置攝像頭,黑莓的全新LOGO也被放在了背殼上,這款或將于7月發布。
如果消息落實,這將是黑莓第一款安卓系統全觸屏手機。也表明黑莓手機業務的策略有所變化,從固執堅守全鍵盤高端終于轉向了主流的大眾市場。只可惜轉變來得太晚,黑莓已經沒有太多的試錯時間。
通常,第一款新機型難以做到完美,特別是在同質化比較嚴重的安卓手機市場。指望這么一款低配平價的新機型來打開市場困局,甚至成為決定黑莓硬件業務生死的關鍵,目標過于沉重。我個人的預測是NEON上市能取得比Priv更好的成績,但無力帶領黑莓走出硬件沼澤。
如果真如程守宗所言的必須按設定時間節點完成贏利目標的話,那么黑莓關停手機業務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軟件收入穩定增長,轉型曙光顯現
雖然看衰黑莓的手機業務,但并不代表黑莓財報中沒有亮點。上財季軟件業務同比增長21%,環比也保持了8.5%的增長,創下了歷史新高,收入增至1.66億美元。
據悉,程守宗的目標是到2019年,黑莓軟件業務將擴大至176億美元規模,這比去年不到40億美元的規模要翻超過4倍。據了解,黑莓在醫療、法務、金融和汽車行業均涉及軟件服務。
和很多人一樣,我對黑莓三年內達到176億美元的大跟進式預期表示各種不樂觀。不過近年來黑莓圍繞著企業信息安全為核心,通過買買買并購了不少有助于提升營收和業務成長的公司,比如信息安全廠商Good Technology和美國加州數據安全公司WatchDox,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黑莓未來的關鍵,正是如何整合相關業務,形成有競爭力的軟件服務產品。
近年來,美國SAAS市場風生水起,不斷涌現獨角獸。2015年“互聯網女皇”的瑪麗·米克爾公布了一份報告,與往年社交服務、生活服務類新興互聯網企業霸占潛在獨角獸全部名單不同,這次共有14家服務于企業的新興企業入駐榜單,表明致力于提高生產力的服務企業市場正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像Slack,作為企業級溝通工具軟件成立1年多就估值28億美元。在企業信息安全上有傳統優勢的黑莓,或許有可能通過努力從中找到自己的位子。
即使放棄硬件業務,只要保持住2016財年30%的復合增長率,黑莓的軟件業務營收將有望在2019財年達到12億美元左右,加上服務或其他業務收入,或可穩定在20億美元左右的營收規模。不排除在某些領域,黑莓還可能迎來市場爆發,比如黑莓的QNX作為智能汽車的基層操作系統,或可借風口實現營收大漲。
黑莓 CEO程守宗(John Chen)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稱:
“當前我們的各項業務十分高效。事實上,我們已經不再制造任何硬件了,而是變成了一家硬件設計公司。”
這句話包括了一個重要的含義,那就是黑莓的硬件業務其實已經實現了從重資產到輕資產模式的轉型。未來即使放棄自營手機業務,也可以借鑒諾基亞模式繼續低成本開拓智能手機市場。這次透露出來的新合作商是TCL旗下的阿爾卡特,有可能就是未來黑莓的合作伙伴。
隨著未來硬件業務的關停(依靠NEON一款機型,來扭轉黑莓手機的頹勢不太現實),黑莓更加專注于軟件業務,對它來說反而是件好事。之前軟件業務體量小而起伏較大,不讓人放心。但近四個財季表現穩定增長態勢,而財務狀況基本面也比較良好,可以審慎地認為黑莓轉型軟件和服務商的曙光呈現了。
事實上,黑莓公司正在從一家手機生產商向軟件和服務提供商轉變,只是轉變的過程比較漫長,更不如諾基亞和IBM那樣堅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