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體制更加完備、更可持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政治制度是否優越,要看能否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表示,中國取得的成績讓外界對中國政治制度的疑慮逐漸消除,中國應繼續堅持適合自身發展并且帶來成效的道路和制度體系。英國諾丁漢大學藝術系助理教授托馬斯·巴克認為,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的許多人把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中國,視之為政治穩定和經濟增長與繁榮的典范。美國《時代》周刊11月13日發表伊恩·布雷默的文章認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曾不斷受到西方國家的質疑。就在5年前,西方一致認為,中國總有一天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來維護政體合法性。但是今天,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甚至比二戰后主導國際秩序的美國更加完備,更可持續。在創造就業方面,作者認為在中國創造和保護就業機會要比在美國容易得多。中國領導人在治國理政中運用科技的方式是西方政府做不到的。
中國選賢任能制度優越。各種優秀領導人才不斷涌現,是衡量一種制度有優勢的重要體現。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7日的文章稱,美國不敵中國,原因很多,從制度層面講,能否選出優秀合格的領導人是衡量制度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文章稱,今天中國人才的產生有兩個條件:一是漫長的基層歷練。二是黨內特色民主,既有“選”也有“舉”,“選”包括民意測評,也包括各種層面的投票,“舉”則包括民主推薦等。這種特色民主吸取了過去偏重于“選”出現的問題。可以說,第一個條件是側重于能力,第二個則側重于品德。這和西方單純把一切都付諸選票有著根本不同,這也是西方制度今天的表現明顯落后于中國的原因。美國《紐約時報》曾報道,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最高領導人的換屆,實際上涉及兩種政治模式之間競爭:一種更強調選賢任能的模式,另一種則迷信選票的模式。相比之下,中國選賢任能的模式可能勝出。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選賢任能這個儒家源遠流長的政治文化傳統,通過初步考察、征求意見、內部評估、較小范圍投票等程序,選拔能干的、有民望的領導人。中國過去30多年迅速崛起,與這種選賢任能制度是分不開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力量強大。在現代國家,一個政黨是否能保持先進性、純潔性與強大力量,直接影響和決定該制度優越與否。埃及共產黨總書記薩拉赫·阿茲利表示,中國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經驗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創造性地發展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認為,中國共產黨特別重視反腐敗,維持自己的合法性,并且確保經濟效率,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文章稱,中國的黨和美國的黨含義不同,作用不同。中國的“黨”是擁有高度組織性的政黨。它使得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行動能力。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從而理解這個黨何以到現在依然生機盎然,朝氣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