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很鄙視我,覺得我一定不是一位好記者,因為我根本不了解那些企業老板的心思,無法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也就寫不出好文章。
自古英雄多寂寞,朋友說,老板們的內心世界是孤獨寂寞的,寂寞得能長草,于是才有了各種 研修班 、 國學 課的流行,才有了各種咨詢策劃公司的生意機會。“你以為老板們都是吃素的?不做咨詢,企業還不是照樣運轉,該拿的項目還不是照樣拿下?咨詢看起來是問別人,其實是老板在問自己。”
我心有不服。在我一向的印象里,那些創業者以及成功了的創業者都是意志堅定、目標明確、頭腦清晰、內心充盈的人,他們應該是對生活充滿熱情,而不是讓寂寞瘋長的人。他們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應該是順其自然地汲取心靈的滋養。難道是我錯了么?
后來,我發現我真的錯了。這些人真的很孤獨、很寂寞。他們很難在自己身邊找到朋友,有的只是下屬、生意伙伴、股東、VC,看起來熱熱鬧鬧,要說交朋友,只能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做企業其實有很多偶然的因素,企業家像是在跟命運賭博的人。他們要做決斷,他們要對很多人負責,別人可能還有后路,他們卻沒有后路可退。事情成功了,很多人想分杯羹,事情黃了就只能自個兒扛著,躲債、跳樓、隱居或者被人逼宮退出,諸如此類。如此想來,不光是孤獨寂寞,發瘋都有可能。
說起來,孤獨寂寞應該是負能量。以真空能量為零,大于真空的物質能量為正,低于真空的物質能量為負。這是一個天文學概念,現在卻用來說人心。因為人心廣袤啊。負能量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過多,負能量過多會讓人扭曲變態。企業家更是不能溺于負能量之中,因為影響太大。然而,企業家無論怎么成功,卻依然只是人,是人都會有負能量,怎么辦呢?
想起以前采訪過的一位企業家,他的最大夢想就是把自己的企業交給兒子,自己脫身出來辦一個書院或者山莊,供企業家進行心靈調養,“去戾氣,存天真”。也就是去掉負能量,培育正能量。南京大學成志明教授也有類似的想法,在MBA、 EMBA 之外,尋找新的心靈滋養路徑。可見,社會對企業家心靈的關注以及企業家群體對自己心靈的關注都多了起來。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僅有外財是不夠的,還要有內在的精神財富。而當心與心真誠交流的時候,人生才會真正輕松。
內心靜謐,才能歲月靜好。
京ICP備120055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