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斷頭鍘切斷拉瓦錫的脖子時,他第一個感受是:
“后脖子那兒有點涼。”
那個頭戴 紅色 罩子、罩子上挖兩個洞、洞里露著兇巴巴眼睛的劊子手朝拉瓦錫——準確的說的是拉瓦錫的頭顱——點了點頭。那個同情他的劊子手在其臨行前訂了一個臨終契約:幫忙數數。
拉瓦錫的腦袋馬上意識到接下來做什么?他開始眨眼十五。
數到劊子手數到十五時,這個“一百年再也長不出一個頭”的現代 化學 之父,駕鶴西去。
他做的最后一個實驗是:
當人被砍掉頭顱之后,意識還能存在多久?
答:是十五次眨眼的時間。
看到這個故事之后,它就時時在我內心泛起。
對于拉瓦錫而言,人生就是一場場實驗。他用實驗發現了**的原理,用實驗提出了化學元素、化學方程式,即便到了生命的終結,他還把自己當作“小白鼠”,做了一個令人乍舌的實驗。
大家總會在學習、職業、生活中提到一個詞:投入
當我們投入的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有心流的體驗,享受其中而不覺。然后技能提升,生活充實。
但是如何能讓自己投入?卻是眾說紛紜。
拉瓦錫告訴了我們投入的奧義:把人生當作實驗,做個職業生涯的“小白鼠”。
你知道為什么嗎?我又多琢磨了一層。
實驗的定義:“可控制的觀察”。
在觀察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有投入的感覺,全部注意力都聚焦到實驗當中。
還記得第一次春節包餃子和面的感受嗎?沒有旁的經驗支持,你不知道面水比例多少才能合適,于是你開始做實驗,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慢慢的,一團面從兩個人吃,加到了能五個人吃,終于算是和好了,想想看之前的過程,是不是很投入?
然后開始搟皮兒了。不好意思你也是第一次搟皮兒。這又是一個新的實驗:于是又是少滾兩下搟的太厚;多搟兩下又太薄。慢慢的這個實驗也有結果了,你心中知道大致如何搟就能出一個比較圓、不薄不厚的餃子皮了。
然后開始包餃子。哈哈,你也不太會包。這又是一個新實驗。有時餡兒放太少成包成面團;有時餡兒又放太多淤出來了。……這個實驗也有結果了,你大致知道放多少陷兒怎么捏才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