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說成也企業家,敗也企業家,是因為人們往往難以改變思維的直線性,沒有勇氣否定自己,跳不出成功是失敗之母的誤區。
企業家往往認為自己是企業主,天下是我打下來的,我就是企業的神,我的一切主張都是正確無誤和不容置疑的。這種家長制或家族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缺乏科學性,不僅難以持續成長,而且會有很大風險,以往死掉的企業有許多就是沒有跨過這個命門。
企業家的特質,不僅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職能和狀態,如創新與超越,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把握利潤機會等等。可是,很多成就企業家輝煌的優秀素質和個性,反而成為日后他們失敗的根源。因為成功者大多把偶然的成功當做必然的規律,把時勢造英雄誤以為自己就是英雄,且有一種路徑依賴,正是過去讓他們獲益的優點或特質,使他們對環境變化反應遲鈍。
黃光裕的強勢好斗、敢拼精神和勃勃雄心成就了國美,但同樣的個性又妨礙了國美,還使自己身陷囹圄。其實,企業家真正成功的標志,是締造一個偉大的企業,而不是使自己成為一代英雄,更不應成為富而優則仕的政治家!
聯想的老柳年近70歲了,還不能安享晚年,退出后又復出。他說:中國企業時間短,制度機制不夠成熟,新人資源不夠,缺乏凝聚力、號召力和影響力。是啊,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才產生了中國特色的企業家。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把企業看成是社會的,努力跳出成也企業家,敗也企業家的宿命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