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學以致用是好鑰匙,學以能用是硬道理。職業發展與個人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定期做出客觀而詳實的分析,把同行業成功人士逐一進行校對,無疑是謀劃從職業發展到事業臺階的有效方法和動力源。筆者(佟天佑)歸納以下提升事業力的十項技能:
(1)明確地認識你從職業到事業每一個步驟(注重進程的修訂是必須的)。
(2)把此時此刻正擔任著你所渴望的職業角色(主要是同行業成功人士)物列出來。
(3)盡可能客觀地按表現“成功”和“不成功”的因素(要把具體的內容描述清晰)。
(4)從不同的渠道和獲取和認識表現成功或表現不成功的人(要學會取長補短)。
(5)找出他們實際做了什么(然后對照自我欠缺了什么?為何做不到?是什么原因)。
(6)判斷哪種做法有助于成功,仔細把這種做法特點寫下來(不要立刻下結論)。
(7)比較“最好”和“最差”的做法,它們的差別在哪里?(明確自我的優勢或長處)
(8)在工作機構之外,對你所敬重的成功人士進行觀察,以確定你的分析和判斷結論的合理性。
(9)參考教科書、自傳和網上介紹等,以助于做結論,并把你所瞄準的職業角色和能力詳細寫出來。
(10)把所需的能力和你目前的能力做比較,并為填補這差距或欠缺的擬定階段性的行動計劃。
隨機讀管理故事:《分工》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后,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后因后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學分工。只有每個員工都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才不會產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現象。如果公司象一個龐大的機器,那么每個員工就是一個個零件,只有他們愛崗敬業,公司的機器才能得以良性運轉。公司是發展的,管理者應當根據實際動態情況對人員數量和分工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否則,隊伍中就會出現“不拉馬的士兵”。如果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給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工資的損失,而且會導致其他人員的心理不平衡,最終導致公司工作效率整體下降。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