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崛起、小米的壯大、京東的飛速發展,令人驚嘆。這得益于他們抓住的機遇,更得益于精心制定的戰略規劃。薛旭教授研究發現,這些企業有共通點,提出“優勢戰略乘法發展模式”。這種模式讓企業快速發展,抓住機會擴大優勢。同時也能防止“風來了豬都能飛,風停了豬就摔死”的情況,實現持續高速發展。
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北大經濟學院戰略與營銷課程任課教授;
百年北大史上戰略課程首講者,中國企業戰略思想與營銷管理引領者;
中國高校創新創業聯盟戰略營銷專委會主任委員。
下面帶大家一同回顧兩天的精彩課堂:
本次課程聚焦兩個目標
建立基本企業發展理性,從本質上理解企業發展與戰略的關系。
下定構建優勢乘法發展戰略的思路與決心,并構建初步創新思路
一、戰略理性
1,當今商業的光榮與夢想。

2,人類理性是人類發展力量的核心,企業決策之道的根本,是將企業發展與經營提升到系統理論創新層次。

3,人類理性是人類發展的核心,企業決策之道的根本,是將企業發展與經營提升到系統理論創新層次。

小結:
科學的理論是極致的實踐,頂級成功的實踐,必定來自理論創新與應用。
人類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在于,人不但可以進行本能被動與模仿創新,而且能進行系統理論創新。
系統理論創新,能創造世界上沒有的東西,而本能被動與模仿創新只能再現世界上已有的東西。
二、企業發展的規律:戰略發展與優勢乘法戰略
1,企業的本質是掌握技術,整合資源創造價值獲得盈利的商品交換組織。

事實上,優勢戰略乘法發展模式的核心,不是單一生意與產品的成功,而是外部機會與把握機會的商業模式與戰略的成功。
2,尋風而起。
中國有句俗語,風來了,豬都能飛起來,缺乏資本的小企業,一定要找到風口。
3,馭風而飛。
馭風而飛的核心是構建優勢消費者價值。

馭風與尋風相比,更加重要;外部尋風抓機遇,內部馭風建杠桿。
4,為什么外部環境無機會下的馭風而飛戰略,需要利潤約束呢?
利潤是否約束,是否能夠構建底限式優勢利潤,是企業兩種發展模式的標志。

盈利創新性,是最常規的手段。也就是賺與別人不一樣的錢。在別人賺錢的地方,不賺錢或者少賺錢。
5,優勢杠桿戰略理論的企業發展結局理論的核心。

優勢乘法戰略增長的定義
優勢乘法戰略理論,認為企業盈利與增長,是由宏觀市場形勢與微觀企業競爭優勢決定。
優勢乘法戰略盈利企業的盈利方式是,根據產業階段供求與競爭環境,總體上,采取先求勢,后求利,以勢求利,勢如破竹的發展模式,將構建產業優勢支點與母本和整合資源增長杠桿,追求產業領導位置,看成是實現企業盈利最大化根本方法。
優勢乘法戰略盈利模式企業,擁有兩階段發展特征,即不但能抓機會成長,而且能是抓危機成長。
6,優勢杠桿乘法增長戰略是產業領導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資產壟斷增值的必由之路。
經濟歷史研究與邏輯分析表明,企業只存在兩種盈利特征,也形成了兩種發展模式。

成功企業發展必然是優勢杠桿乘法跳躍式增長戰略的應用。
三、戰略是什么
1,戰略與戰術的定義:透析麥當勞,對戰略的理解成為判斷企業和顧問戰略管理能力的標準。
戰略是對組織目標具有全局性、長期性、決定性,需要動用整體資源實現的重大決策。
戰術則是對目標具有局部性、短期性,需要局部資源解決的決策。只是改變與形成重大決策的環境與資源。
2,企業戰略的四大核心內容。
企業戰略是對企業戰略的各個部分進行研究與規劃的過程,薛旭教授明確提出了策劃的核心流程——目標、策略、資源、行動模型。

企業管理的本質,是建立系統的分層次優勢杠桿乘法戰略承接體系,即借力系統。
小結:
戰略是影響組織目標的本質性決策,企業戰略就是對企業發展具有決定性、長期性、全局性,需要動用整體資源實現的重大決策。這些決策包括目標,策略,資源,行動。
戰略認為,目標是客觀的,而決策則是現實的,且具有投入性,戰略不是未來的決策,而是為實現未來產業客觀目標,而進行的現在的投入決策。
戰略管理需要回答,企業現在是什么,將會是什么,以及應該是什么,為實現從現狀到理想,我需要舍些什么。
產業目標是產業發展到特定階段,必然出現的領導者位置目標,可以分析與選擇。
四、戰略管理體系
1,構建杠桿式戰略增長需要體系性思維。
戰略決策的內容體系
戰略管理的過程體系
戰略管理的組織模式體系
2,企業戰略的決策層次與體系:尋風與馭風。

3,戰略管理的主要過程。

小結:
戰略是為未來產業客觀目標進行的“舍”的決策,所以存在兩種選擇,瘋狂的賭與理性的搏。
理性搏的標準,就是要構建戰略規劃機制,實現未戰先算,事先算贏的發展狀態。
理性的搏的模式,包括三大體系,戰略決策的內容體系,過程體系與組織體系。
內容體系包括五大決策,第一是產業決策、第二是產業目標與位置決策,第三是支持目標與位置目標的競爭優勢決策,第四,構建支持競爭優勢的流程與能力決策,第五則是組成流程的關鍵戰略動作的設計與創新。
決策流程體系包括:規劃過程,執行過程,檢查與再規劃過程。
優勢杠桿乘法戰略理論是優勢商業模式的基礎與核心,戰略規劃則是優勢商業模式規劃的工具。
宏觀造勢,中觀賦能,微觀建模
五、戰略規劃機構與優勢商業模式設計
1,戰略規劃的含義。
公司戰略管規劃程體系:從公司發展使命到業務范圍、以業務為單位的經營目標和策略的決策。

戰略決策與戰略規劃表述:

2,公司戰略與尋風決策:行業選擇與產業愿景目標選擇。
第一大戰略決策:風在哪里?產業選擇,產業鏈選擇。
產業決策一:消費品的 7大領域:衣,食,住,行,發展,娛樂,長壽。從工業產業鏈角度的三大領域:終端產品,生產資料產品,原材料與能源。
產業決策二:產業鏈選擇:零部件與材料,設備,制造,銷售,銷售。
物流產業鏈選擇:關鍵天然資源,設備,制造,銷售,銷售。產業鏈決策的兩大動因與關鍵:價值轉移性與壟斷性,產業鏈的可進入性與障礙性。
戰略第二大決策,目標客觀性決策與產業路徑決策。
產業目標決策1:
目標客觀性決策與構建完整的戰略目標體系。

產業戰略決策2:
產業擴張戰略:企業增長的總體思考,企業是以一個業務為基礎,逐步發展其他業務發展。

六、業務層次戰略,構建馭風優勢
1,馭風杠桿的建立1:現代企業財務結果是由戰略決定的。
戰略優勢支點,要根據不同行業消費者價值判斷方式選擇,三種基本競爭優勢。

2,馭風戰略2:戰略金字塔與能力載體。
體現優勢的職能價值流程,將公司優勢體現為流程優勢。

3,馭風決策3:支持優勢流程的關鍵戰略動作設計。
戰略優勢行動設計十一大要素:5W3H2S1C。

關鍵行動的五預計劃:預案,預算,預酬,預贏,預險。
七、創新驅動優勢乘法發展戰略:形成優勢正循環模式
1,創新驅動優勢戰略帶來優勢正強化循環。

2,優勢杠桿商業模式的雙向循環。

3,客戶目標分析:諸葛亮的戰略邏輯。

八、尋風與馭風的幾個主要分析工具
1,戰略規劃的三大分析。
機會威脅分析。
競爭能力分析。
生存位置能力分析。
2,經濟周期種類:三種經濟增長。
短周期:熊彼特在研究資本主義的長遠未來時,把3~4年的短期波動歸因于商業存貨的變動。
中周期:持續8~11年的中期波動分則是一輪商業周期漲落。
長周期:持續45~60年的長期周期,亦稱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其背后的最終驅動力則是發明與創新。
3,需求增長分析:六因素宏觀分析。
人口因素
經濟因素
文化環境
自然環境
技術環境
政治法律
4,產業發展周期判斷指標。

5,競爭的五大種類與五力模型。

6,產業決策工具:生存角度的波士頓(BCG)矩陣。

九、戰略執行與平衡計分卡
超級執行力體系:發執行力的三大原則六大系統和二個基礎。

從執行角度,將關鍵職能戰略轉變為組織與崗位的平衡目標,建立激勵與控制過程,確保目標實現。
十、戰略管理與戰略滾動計劃
1,戰略管理是公司安排對戰略進行管理的流程。

2,商業戰略轉型五大行動方案。

3,構建四位一體戰略創新體系:從理論到行動。
老板下決心:理論與思路
核心定方案:現狀、系統思路與戰略標準創新
組織推系統:培訓、計劃與監督
全體推文化:培訓、激勵與淘汰
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但戰略更為關鍵。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方向舵,失誤可能致命。戰略和戰略規劃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兩天課程中,通過薛旭教授對“優勢戰略乘法發展模式”的系統闡釋,同學們深刻理解如何讓企業捕捉機遇,放大優勢并駕馭變化,實現快速發展。在企業實踐中,構建優勢杠桿乘法戰略思路,創新優勢商業模式,實現乘法式爆炸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