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管理的系統化,并提煉出自己的管理模式,是每一個快速成長企業共同面對的問題。即使是制度比較健全、考核比較健全的企業,依然存在眾多很多管理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存在的,但問題到底存在在哪里,到了什么程度,卻難以具體化和量化。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和切入點,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本文嘗試從中西文化管理背景下來重新認識和探討這一問題,結合有關案例和實踐經驗,提出了短板管理這一管理理念,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探索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和切入點,可以從傳統文化獲得一些啟示。
一是事務的根本和核心。宏觀講,不同行業的企業維系企業發展的根本因素不一樣,比如創益科技是新能源高科技行業,科技研發能力就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和核心,創益科技能夠得以順利發展和壯大,所依賴的也是科技研發能力,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其他行業企業維系企業發展的根本和核心不同,或銷售或管理就成為其維系發展的根本和核心。具體到某一部門某一崗位上,就是部門與崗位和核心職責,比如人力資源部門的核心職責是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和創造人力資源能量服務企業發展,再具體到某一個具體的崗位,比如一個生產一線的員工,他的根本和核心是嚴格遵循生產標準生產合格產品。在一個企業組織里,任何部門任何崗位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根本和核心,把握住了這個核心點,創造出優勢點,是企業得以立足得以長遠發展的中心因素。
既然有核心點,有優勢點,對應的也就有輔助點,薄弱點,兩者相輔相成才構成事物的整體和全部。一個企業只有把核心競爭力在原料、員工、生產、銷售、物流等輔助環節配合之下才能形成完成的產業鏈,把核心競爭力發揮出來,另一方面,核心點和優勢點也不是絕對完美無缺的,也有不盡人意不符合標準不滿足市場的薄弱之處,這些薄弱點也需要找出來,認真對待不斷提高。從部門和個人角度講,不可能只抓核心職責而忽視非核心職責,也有需要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短板”之處,也就是薄弱點也是永遠存在的。明確輔助點和薄弱點,是推動企業、部門和個人不斷升級進步的推動力。
核心點與輔助點之間的距離,優勢點與薄弱點之間的長短,就是發展的潛力點和增長點。抓住了潛力點和增長點,就抓住了企業發展的靈魂,實現“三生萬物”。一個科技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科技研發方面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而在生產管理、物流管理、銷售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在同行業處于下游水平,加強這些方面的管理,就是企業的潛力點和增長點。一個部門和個人也是一樣,在鞏固自己的核心職責,提升優勢點的同時,針對輔助點和薄弱點,確立不同的發展標桿,不斷超越這個標桿,就是促進部門和個人發展的潛力點和增長點。
可以這樣理解:企業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和諧持久發展,是企業之道;維系企業發展的核心點和優勢點,是道生一;維系企業發展的輔助點和薄弱點,是一生二;確立企業的潛力點和增長點,是二生三;實現一二三的循環與遞進,就是企業管理的三生萬物。明確核心點,鞏固優勢點;明確輔助點,提高薄弱點;明確潛力點,聚焦增長點。就是道家思想對實現從點突破到系統突破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下邊,我們借助木桶理論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一只帶有標桿的“全息”木桶
木桶理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西方舶來的基礎管理理論:一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一塊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在很多企業,對企業干部和員工提起木桶理論,很多人會不耐煩,木桶理論,我早就知道,比你理解的還深刻:一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于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于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一只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于木板的長度和木板之間的結合度,還取決于木板的材質,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木板。但是看看他所在團隊,依舊是各行其是、私底下三五成群,缺乏整齊劃一的團隊水平。是木桶理論存在巨大缺陷,還是西方的木桶到了中國就變了味?
應該說,這是一只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木桶,具有實證、量化、顯性的西方文化基本特征,對于具有虛證、模糊、非顯性的中國文化特征是很好的補充和提升。木桶理論是種比喻,如果按中國文化的特征來描述,這是一只虛擬的木桶,不一定具體存在,它的長短是不可知的,它非顯性地隱藏著。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同一個木桶的認識就這樣不同。在實際理論運用中,我們這些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中國人,面對一個西方文化世界的管理舶來品,在理解和執行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回歸中國文化背景下的木桶理論,把木桶理論虛無化,還是按傳統思維辦事。
實際情況下的木桶大約是這樣存在的:這是一只半隱半現的木桶,長短不一,長板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有一定的刻度存在,短板則隱藏在人們的視線之下,不知道長短,無法衡量。細菌和空氣,人們的肉眼看不到,但卻是客觀存在,短板雖然看不見、不知長短,但也是客觀存在的,客觀存在的就是物質的。看得見的長板有績效這個主要標桿尺度可以衡量,看不見的短板哪什么作為標桿尺度去衡量呢?長板與短板是木桶得以盛水不可缺少的兩個組成部分,僅有長板僅有短板的木桶都是不存在的,而對木桶進行管理,僅對長板進行管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管理實踐,基本都是對顯性的長板部分就行了有效管理和實施,而對非顯性的短板部分卻沒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實施。
那么如何實現短板管理呢?
“5Z優化大師”
優化大師是個好東西,基本每個電腦上都安裝類似軟件,可以有效刪除垃圾,減少空間浪費,提升電腦運行速度,優化電腦運行環境。我們每個人的大腦里,也應該安裝這樣一個優化軟件,它的名字叫5z優化大師。所謂5z,是自覺、自我、自動、自發、自然5個詞語第一個漢語拼音的簡稱。
自覺自律-自動檢查-自我反省-自發修復-自然升級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形成習慣之后,每一次的周而復始過程也是自然升級過程,就象不斷升級的軟件版本一樣,會誕生新的“游戲規則”,更加高效更加便捷。達到這個境界,所有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而是良機和善緣,是提升自己的絕好機會和難得的機緣。
5Z優化大師是一種理論上的內部閉合系統下的自我管理過程,在工作實踐中,可以與外部力量和資源相結合,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具體而言,就是自覺自律與強制他律相結合,建立個人應該遵循和優化的職責、流程、文化、客戶、成長目標;自動檢查與被動檢查相結合,確定檢查內容、方法與時間;自我反省與集體反省相結合,深層次剖析問題本源;自發修復與外部改進相結合,采取具體行動解決問題;自然升級與制度建設相結合,養成習慣,形成制度,建立起一套“優化管理與優化考核”制度。
“一把剪刀”
剪刀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實施長板管理,針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有效考核,實施系列化的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一部分實施短板管理,針對優化目標進行有效考核,實施系列化的優化管理與優化考核。長板管理與短板管理,績效管理與優化管理,績效考核與優化考核,是“一把剪刀”不可缺少的兩個組成部分,兩者之間互為補充、互為促進。
在管理實踐中,剪刀的兩個部分的長短是不一樣,也就是所占的權重依據企業、行業特點與發展階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企業是創造價值的社會組織,這個價值體現在客戶價值、股東價值、員工價值、社會價值四個方面,如何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和合理均衡四個價值之間的關系,代表著管理的不同著重點和側重點,也影響著長板與短板管理的不同權重。
企業管理實現從點的突破到企業管理系統的成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基本的管理制度、流程制度、考核制度、企業文化制度等會逐步成型并得以不斷優化,并最終形成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相對固定的管理模式,支持企業的快速平穩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