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出來的?
在有關領導力開發的所有問題中,這是被問得最多的一個。
我們先從“領導者”的定義入手來探討吧。我的良師益友保羅•赫塞(Paul Hersey)博士對領導力的定義是,“與他人共事并通過他人的工作來達成目標”。以此定義為前提,任何需要他人支持來取得工作成績的人,都可以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我喜歡這個定義,因為它所包含的哲理適用于“所有層級的領導力”,這對于今天的知識工人世界至關重要。
的確,當今與他人共事并通過他人的工作來達成目標的數以百萬計的人,都已經是領導者了。他們是否把自己看成領導者,抑或他們是出類拔萃的領導者還是糟糕透頂的領導者,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那么,已經在致力于影響他人的人能夠成為高效的領導者嗎?
毋庸置疑,答案是“可以”。
我和我的合伙人霍華德•摩根(Howard Morgan)對領導力開發項目做過廣泛的研究,其中涉及8家大公司的86,000多名參與者。我們的研究發現非常令人信服,幾乎無可辯駁。有些參與這個項目的領導者,得到了360度反饋,挑選了重點改進的領域,與同事一起討論,并不斷地讓同事加以跟蹤(以便檢查改進情況)。在項目推行的6~18個月后,他們被評為表現有顯著提高的領導者(這不是他們的自我評估,而是來自于其同事的評價)。而同樣參與了這個領導力開發項目,也同樣收到了360度反饋,卻沒有不斷跟進下去的領導者,能否得到改進偶然性很大。
以下是如何提高領導效果的一些具體建議:
- 在同事中找幾個你尊重的人,請他們針對你目前的領導效果做一次360度評估。
- 找出一些最需要做出改變的行為——那些你相信會加強你的領導效果的行為(例如:“成為一個更高效的傾聽者”或“及時做出決策”)。
- 定期要求同事提供建議,使你更好地改變你所選擇的那些行為。
- 傾聽他們的意見(但是不要承諾改變一切),選擇你認為會提升自己的領導效果的方面來加以改進。
- 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跟進和評估你的工作效果的變化。
領導者是天生的還是后天培養的?如果你與他人共事并通過他人的工作來達成目標,那么你已經是一個領導者了。但是你能否成一個更加高效的領導者呢?答案是肯定的。
——翻譯:陳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