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后工業文明來形容我們所處的當今時代。如果說每一個時代的名稱都代表了那個時代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的話,那么,下一個時代無疑應該是金融文明時代。
本質上說,歐美等發達國家多年的經濟發展和產業實踐早已證明了這個命題。而目前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崛起、金融體系的完善和中國企業的快速發展,正為這一新的金融文明時代的到來提供了保障。然而,不得不正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這個悄然發生的變化,還沒有完全引起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們的足夠重視。
什么是企業金融力
作為一個企業或者企業家,我們對傳統的企業能力比如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等都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們知道這是企業生存與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能力。那么什么是企業金融力呢?科學地講,就是企業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籌措資金、處理資金、使用資金和運營資金及企業進行資本運營 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企業的投資能力、融資能力及資本運營能力。
企業金融建設是為全面提高企業金融力而進行的企業建設行為,是企業通過金融建設進而建立一個完善的企業金融體系。它包括但不限于企業的金融資本規劃、企業的金融形象建設、企業的金融團隊打造、企業的金融資源整合、企業的信用體系構建等。通過企業金融建設可以構建企業的金融體系,從而全面提高企業金融力。
我們把企業在從事經營發展過程中與金融相關的行為、部門、技術及專業體系,統稱為企業金融。它不是金融產業,而是企業的金融行為。
被忽視了的企業金融力
變革 開放前30年,中國企業憑借相對豐富的資源、低廉的勞動成本等有利因素迅速提高了其生產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創造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今天,中國制造已成為世界熟知的概念。然而,隨著變革 開放的進一步發展,外國資本逐步進入中國,中國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尷尬現象:那些發展好的企業,都紛紛被國外資本或控股或并購,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被轉變成了那些國際資本巨頭的賺錢工具。
比起那些尚未發展成熟就早早夭折的企業,這些企業還算是幸運的。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0年6月底,全國工商登記注冊企業數為1089.8萬戶,其中,中小企業戶數為1078.9萬戶,占總數的99%。然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卻僅2.9歲,資金不足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這一組數據又一次證明了長期困擾中國企業發展的兩大頑疾:壽命短、融資難。
為此,眾多專家學者們分析了政府、銀行、企業自身等眾多原因,卻總是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無論是淪為國外資本巨頭的賺錢工具,還是壽命短、融資難的發展困局,只有深入企業運營內部,才能發現其中的根本原因。
縱觀今天的中國企業,我們發現,長期傳統的經營理念導致我們的企業更注重生產能力、營銷能力和成本控制等問題,而忽略了企業金融力,即企業的投融資能力。沒有專門的部門、沒有專業的人才、沒有高度的重視,這使得企業在處理復雜的投融資項目時發生戰略性的失誤,或者成為龐大的資本攻勢的犧牲品。所以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壽命短是因為企業投資能力差,而融資難則是因為融資水平低。只有全面提升企業金融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壽命短和融資難。而中國企業所欠缺的恰恰是企業金融力。
投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成敗
說到企業的投資能力,實際上,所有的企業的所有成長過程和所有擴張過程,都是體現企業的投資能力的過程。什么情況下企業倒下了?肯定是投資失敗的情況。為什么投資會失???肯定是投資管理水平不高。投資水平不高就會直接帶來投資決策錯誤,投資決策的錯誤就是一個典型的投資能力差的表現。那么什么企業在不斷的前進呢?我們通俗的理解是那種抓住機會、會抓機會的企業。其實這些就是投資能力,投資能力高就是會抓機會、能抓得住機會,更重要的是它的投資行為不犯錯誤。
一個企業真正的失敗和倒下,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懂得投資,不會規范自己的投資行為就亂投!就像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為什么第三代就不富了呢?亂花錢!我們亂投資就跟亂花錢是一個道理。通過這個淺顯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發現,實際上投資能力決定著企業的成敗。
這個道理看似大家都明白,但是到今天為止,我們中國的所有企業從來都沒有真正把投資能力作為一種能力去建設、去提升。于是乎我們就出現了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三年的現象。為什么會不足三年?實際上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發展和投資問題。還有另外一種現象,很多企業是在什么時候失敗的呢?不是剛剛起步的時候,而是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規模以后,原始創造和積累的時候它反而不會失敗。以開店為例,開一個面店他不會失敗,后來你會發現他開到三十個、五十個的時候反而失敗了。為什么?原因很簡單,企業發展了就必然開始擴張,但是投資理念卻沒有跟上,也就必然會失敗了。
就像房地產行業,幾乎可以100%肯定的一件事情,就是所有的爛尾樓只有一個真正的根本性錯誤,那就是投資錯誤。但是所有的爛尾樓在成為爛尾樓之前都是好項目,為什么都是好項目卻還會出現錯誤呢?就是因為雖然是好項目,但卻忽略了中間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好項目并不代表可以投資的項目。實際上把好項目等同于可以投資的項目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但是一直到今天為止這個錯誤卻還在指導著所有中國企業的投資行動。
所以項目可行性報告就成了我們所有企業投資決策的依據。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因為項目可行性絕不等于投資可行性,但我們卻長期忽略了投資可行性而去追求項目可行性,直到今天我們很多企業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仍然都只提供一個項目可行性報告。而項目可行性報告只能告訴你項目很好,并沒有告訴你可不可以投資這個項目,你可不可以投資這個項目與你的能力關系重大。
所以我們說企業金融力的理念是一項偉大的創造,是一項能夠拯救所有企業的偉大事業!所以我們堅持認為,投資能力決定企業成敗,而中國的投資管理水平非常低,中國企業的投資能力非常弱,我們要提高企業金融能力的第一個能力就是投資能力。
融資能力決定企業發展速度
企業金融能力的第二個能力是融資能力,這個能力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就更重要了。但我們的企業卻在融資問題上有太多的誤區。比如說:借錢光榮還是丟臉?中國人和美國人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對借錢使用的理念差別,美國人是在花未來的錢但中國人是在花過去的錢;美國人是爺爺把孫子的錢都已經花掉了,而中國人是孫子花著爺爺的錢;美國人這樣說 “我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到死這房子終于是自己的了”,但前提是人家住了一輩子,中國人是怎么說的呢?“我掙了一輩子的錢到死終于買了一棟房子”,這就是差異!
但是中國企業自始自終對借錢的理念都是錯誤的,其實會用別人的錢發展自己的企業才能更快成為優秀的企業。所以在這里要顛覆傳統的企業經營思維——企業不要也不能再追求自力更生了!但是我們傳統的思想卻長期鼓勵大家自力更生,為什么偏偏要自力更生?大家都借錢給一家企業,結果這家企業成功了還本付息給大家,這樣大家不是也掙到錢了嗎?這樣不是幫助了更多的人嗎?所以我們認為借力發展也是對社會發展的一種貢獻行為。
過去那個年代要求上到國家下到企業再到小民,所有人都要自力更生,這句話害了不少的企業??上У氖堑浇裉鞛橹购芏嘀袊诉€完完全全把借錢看做是丟臉的事情。我們要最科學的去做企業和企業家,這就需要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
實際上很多人不懂企業發展的速度問題,企業發展的速度就是由融資水平而不是生產水平決定的。企業融資水平越高、融資能力越強,它發展的速度肯定就越快。比如說,企業的生產能力很強,可是因為生產能力強你就會有錢買原材料了嗎?再比如說,企業的市場能力很強,可是因為市場能力強你就能夠生產出東西來嗎?這最后都歸結為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們說中國企業的融資水平普遍較低,那是因為到目前為止中國企業仍然把借錢與缺錢掛鉤,把借錢行為變成了解決困難的行為,而實際上借錢行為是一個企業的發展行為。
可惜我們的企業并沒有在這么做,傳統的觀念根深蒂固的烙刻在中國企業家心里,而這么簡單的道理他們卻想不明白。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大部分官員和企業家的思想,“我又不缺錢,那我借錢干什么?”那么我們反過來問一個問題,“我又不是沒腿干嘛要坐飛機呢?”我們可以走路啊,,但我們都知道,飛機是什么?交通工具,有了它我們出行就快很多。那么我們企業發展的工具是什么?就是資本,就是借力,就是要借助資本工具快速發展。我們認為,資本工具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工具,這個工具是企業發展的支點,有了這個支點,企業就可以撬動一切。
全面提升企業金融力,開啟企業金融文明新時代
可惜我們卻遺憾的發現中國的企業擁有無數的能力,卻唯獨沒有金融能力,沒有投融資能力。如果我們問中國任何一個企業這三句話,第一:你發展的最大制約是什么?90%的回答是缺錢!第二:你最大的壓力是什么?缺錢!第三:如果你公司什么問題解決了你就能很快的發展?通常的回答是“那還用說,我們要是不缺錢比別的企業發展的快多了”。
但是如果我們再問:那你們公司誰在負責錢的事情?所有的回答都十分悲哀——一般都是由財務兼職。很多企業保安是專職、接電話的是專職、打掃衛生的是專職,我們還見過有個公司連按電梯的都是很優秀的專職人員。所有的部門都是專職,唯獨決定企業發展速度的、決定企業成敗的投融資部門是卻通常由財務人員兼職,這就是我們中國企業。而實際上財務管理跟融資管理根本就不是一個專業,而且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功能。
眾所周知,金融市場最大的作用就是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在這個新的競爭時代,金融力的競爭就是對市場稀缺資源的競爭。因此,學會與資本斡旋成為企業需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并重視的問題。正如生產體系、營銷體系一樣,金融體系是企業急需建立的另一大支柱體系。
所有企業的成長和擴張過程,都是體現企業投融資能力的過程。首先,投資能力決定了企業的成敗。投資能力強,即可洞察市場先機,搶占市場份額,使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反之,則可能導致“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后果。另外,融資能力決定了企業發展的速度,“好風憑借力”,有很多企業正是因為缺乏資金、缺乏融資能力而錯失了快速發展的機會。
縱觀那些雄踞全球的跨國公司,豐田、微軟、通用等等,都有自己專門的金融公司或投融資部門,都有一支龐大的專業隊伍支撐著企業的擴張。他們用資本工具攻城略地,然后才是實業的發展,企業金融力儼然成了他們的開路先鋒。相比之下,我國的企業還在死死盯著眼前的產品、項目,省吃儉用,以自力更生、埋頭苦干為榮。須知在資本時代,借力更生才是真正的生存和發展之道。
企業金融力和企業金融體系的建設,已經不是一種選擇,而是每一個中國企業的必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制造已經觸及到其生存生長的天花板,只有找到新的驅動力,中國經濟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實現產業升級。這也正是我們為什么要大力倡導企業金融力理念的重要原因。
企業金融力,已成為中國企業面對下一輪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我們依靠強大的生產能力、研發能力、營銷能力、管理能力贏得了過去30年競爭的話,那么我們將依靠企業金融力引領未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