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企業管理者無不希望企業蓬勃發展經濟的發展將是企業發展的最基本前提。作為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了解一些常用的財務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傳統會計中使用的資金來源和資金占用式的分類已被現行的、適用的資產、負債等六大會計對象式的分類所取代,此六大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此六者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全部,如想知道這些財務方面知識,首先要明白這六者的組成和相互關系。 具體如下:
資產由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組成;
負債由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組成;
所有者權益由實收資本、盈余公積等組成;收入由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組成;費用由制造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組成;利潤由營業利潤扣除各項開支后的項目等組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資本+利潤;利潤=收入-費用;資產+費用(成本)=負債+資本+收入;資產類科目余額+成本類科目余額 =負債類科目余額+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余額 +損益類科目余額。
如何看懂財務報表?
各報表的作用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1.資產負債表是反映某一時刻的財務狀況。
2.損益表是反映某一時刻的經營成果,該表的最后一個數字“凈利潤“將列入利潤分配表。
3.利潤分配表反映某一時期的利潤分配情況,將期初未分配利潤調整為期末未分配利潤,并列入資產負債表。
4.現金流量表反映現金變化的結果和財務狀況變化的原因。
一、資產負債表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關于會計的兩個重要公式。
公式1借方=貸方
會計的基礎課程始于借方和貸方。借方在帳簿的左側,貸方在帳簿的右側。在這里,要牢記一條不變的定律:“借方=貸方”,換句話說,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須同時登記到帳簿的左右兩側,其原則如下:(1)資產增加時,記入左側;資產減少時,記入右側。 (2)負債增加時,記入右側;負責減少時,記入左側。
公式2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會計學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它的主體就是剛才提過的借方與貸方,簡言之,資產增加是借方;負債或股東權益增加是貸方,雙方相抵即所謂的“平衡”。
資產負債表以這兩個重要公式為依據,它反映了企業在某一定時間的財務狀況,它揭示了公司擁有什么,即公司的資產;公司欠什么人的債,即公司的負債;以及公司凈資產價值,即股東的權益。資產負債表上的各帳戶在每一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不能被結清而使其余額為零。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是按流動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而負債則是按債務到期日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
二、收益表
收益表反映企業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獲利情況。它與資產負債表的一個顯著區別是每一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收益表上的各帳戶都會被結平,其余額為零。
該報表的一般關系式可表示為: 毛收入-總費用=凈利潤(損失)
這一表達式可派生出下列表達式:
營業利潤(損失)=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合計上式中,成本費用合計包括:①銷貨成本②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③折舊稅前利潤=營業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損失)=稅前利潤-稅金凈利潤或凈損失代表企業的凈盈利狀況。其通常被稱之為“底線”(俗稱凈利,一般位于收益表的末行)。作為經營者,重要的是要時刻意識到你所真正賺得的是凈利潤,而不是營業利潤。
此表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銷售成本應該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問題:1.可以通過與供貨商重新協商或尋找新的、較便宜的供貨商來降低銷貨成本嗎?2.可以大批量購進存貨,以期有效地降低銷貨成本嗎?3.可以用其他的物品、材料和產品,代替目前采購的嗎?4.可以提高自己產品的銷價嗎?
(2)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一般來說,當費用急劇下降時,多是周密計劃管理的結果(反過來說,費用的明顯上升,可能是各項開支慢慢地小幅度上升的結果,即管理者通常對支出小幅度緩慢增加不夠敏感,而實際上,這種小幅度增加往往最終會累積成一個很大的數目)。可以考慮如下的問題: 1.費用的降低是由裁員引起的嗎?換句話說,有職員被解雇或者公司規模縮小了嗎?如果是這樣,與裁員和縮小規模等相關的直接、間接費用是多少? 2.費用的降低是否由薪水的降低引起的?是否是由企業銷售人員或獨立的銷售代理部門的傭金降低所引起的? 3.費用的降低是否是通過有關雇員費用和雇員福利的開支緊縮引起的? 4.費用的降低是否是象辦公室租賃費、公用設施(例如:電話等)和保險這一領域的支出減少所引起的?如果是這樣,這么做是否值得? 5.費用的降低是否源自研究和開發的縮減?如果是這樣,其可能對企業將來的盈利情況產生什么影響?
(3)成本與費用合計應考慮下列問題: 1.這一比例與同行業水平相比如何? 2.這一費用項目是否能在不產生不利影響的前提下得到進一步的降低?
(4)折舊基于折舊費用反映了企業因設備等不動產的損耗或自然淘汰引起的稅收抵減的潛力,我們可以考慮以下這個問題:折舊費用的增加是由購買新的機器設備或其它不動產引起的,還是由所使用的折舊方法的變更引起的?
(5)營業利潤與凈利潤的比較企業用其所獲豐厚利潤進行投資以獲得國家的稅收減免優惠或者企業凈利潤的增加僅是由于利率和利息費用下降而僥幸所得?需要注意的是:就絕對數來說,利息費用明顯降低,其降低百分比為50%。并且,雖然所得稅的課稅對象是稅前利潤(其增加了50%),但所得稅的增長只有20%,遠低于營業利潤、稅前利潤和凈利潤的增長。
三、現金流量表
這一報表揭示了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現金的來源與運用,集中反映了企業所獲得的收益和現有的債務。
現金流量可以分為三類: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流量。
利用現金流量表,可以進一步得出你的公司的一些基本結論。有些活動引起企業現金流入而有些活動卻沒有,其最終的結果是企業收入的現金更高于支出。
如何充分使用資金?
俗話說,“借錢難,用錢更難”。企業要用好錢就要“把錢花在點子上”。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的經營者在運用資金時,隨時注意根據各種資金的性質、結構和營運的需要,合理分配,使之能周轉如流,避免風險,達到盈利的目的。資金運用是事關企業存亡的十分重要的問題。
首先,在資金運用上,凡屬資本性的開支,必須獲得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這是因為資本性的占用,如固定資產的投資,屬于長期占用,應選擇成本費用最低的資金來源,應以內部自有資金為主。因此,投資之始,籌足穩定可靠的自有資金,是運用好資金的重要條件。即使在自有資金不足、需要依賴借入資金的情況下,在使用時,也要注意資金成本、歸還來源以及歸還期限的搭配,充分估計風險的可能性,采取避免風險的預防措施等。這是掌握資金運用的要領。
其次,在企業營運過程中,要注意固定資產與長期債務保持合理的比率。固定資產使用期限長、價值補償分散、周轉慢,其變現(即轉變為貨幣資金)的能力差。因此,企業在獲得長期債務來源時要充分考慮抵償債務的能力。一般說,要使自己的固定資產規模高于長期債務規模,即長期負債的比率不宜高于固定資產的價值;其結構比率應視企業投資結構而定。最后,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要保持適當比率。流動資產的運用,就其性質而言,具有周轉快、變現力強、有自償能力(銷售后回籠)的性質。但也不能忽視其有遭受市場風險,違約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可能,即遭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的銷售損失,企業的債務人不能按時履約歸還欠款,由于財務收支、分配計劃 上可能出現的時差、盈虧不平衡,致使企業出現現金調度失靈、遭致償還流動負債的困難等等。這就要求在運用流動負債的同時要考慮到它對流動資金的比率與配合。在一般情況下,也應做到流動資產高于流動負債的比率,并應隨經營狀況隨時加以適當調整。
總之,企業運用資金的結構和比率,是通過企業健全的供、產、銷計劃和財力收支的綜合平衡,并隨時注意調節資金營運行為來實現的。
企業在籌集與運用資金問題上,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企業和它的組織經營者必須熟悉和精通金融業務,隨時掌握金融市場的變化,充分運用金融市場來為企業獲得廣泛的資金融通服務;二是現代企業家必須樹立起商品經濟的投資意識,實行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你的財務狀況如何?
財務狀況分析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及其它附表、財務情況說明書等為依據,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作出財務評價,為投資者、債權人、國家有關政府部門,以及其他與企業有關的單位,提供財務報告。
一、企業償還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標志之一,是衡量企業運轉是否正常,是否能吸引外來資金的重要方法。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流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比例關系的指標。企業流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一般表明企業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強。流動比率以2∶1較為理想,最少要1∶1。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項目中容易變現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例關系的指標。該指標還可以衡量流動比率的真實性。速動比率一般以1∶1為理想,越大,償債能力越強,但不可低于0.5∶1。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現金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總額×100%現金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中有多少現金能用于償債。現金比率越大,流動資產變現損失的風險越小,企業短期償債的可能性越大。
(4)變現比率
變現比率=現金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變現比率反映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又具有補充現金比率的功能。
(5)負債流動率
負債流動率=流動資產/負債總額× 100%它是衡量企業在不變賣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該比率越大,償還能力越高。
(6)資產負債率(負債比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凈值×100%資產凈值是指扣除累計折舊后的資產總額。它反映企業單位資產總額中負債所占的比重,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風險程度和企業對債權的保障程度。該比率越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承擔的風險也越校小。
二、周轉能力分析周轉能力反映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在獲利條件下的周轉速度。
考核的主要指標有:1.應收帳款周轉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帳款余額×100%應收帳款周轉天數=日歷天數/應收帳款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銷售債權(即應收帳款的累計發生額)與期末應收帳款平均余額之比。用來驗測企業利用信用環節展銷貨業務的松緊程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狀況。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額=銷售成本額/存貨平均占用額×100%存貨周轉天數=日歷天數/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是反映企業存貨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和利用的程度,它可以衡量企業的商品推銷水平和銷貨能力,驗證現行存貨水平是否適當。
3.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占用額×100%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產品是否適銷對路,存貨定額是否適當,應收帳款回籠的快慢。
4.固定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固定資產平均占用額×100%該指標表明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和回收速度,比率越大,固定資產的利用率越高,效果越好。
三、獲利能力分析
企業獲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于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實現企業總目標的收益及獲利能力。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
1.資本金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企業利潤總額/注冊資本總額×100%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經營成果,反映企業獲利水平高低的指標。它越大,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大。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收入×100%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實現的利潤在銷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表明企業獲利能力越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3.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產品銷售后的獲利能力,表明企業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的經濟效益如何。
4.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稅后凈收益+利息費用)/平均資產總額×100%該指標是用來衡量企業對所有經濟資源的運用效率。
四、成長能力分析
企業成長能力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企業的長遠擴展能力,企業未來生產經營實力。評價企業成長能力的主要指標有:
1.股本比重。
股本比重=股本(注冊資金)/股東權益總額該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擴展能力的大校
2.固定資產比重。
固定資產比重=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總額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生產能力,體現企業存在增產的潛能。
3.利潤保留率。
利潤保留率=(稅后利潤-應發股利)/稅后利潤該指標說明企業稅后利潤的留存程度,反映企業的擴展能力和補虧能力。該比率越大,企業擴展能力越大。
4.再投資率。
再投資率=(稅后利潤-應付利潤)/股東權益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一個經營周期后的成長能力。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在本期獲利大,今后的擴展能力強。
必須指出,上述各指標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映和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要充分理解各種指標的內涵及作用,并考慮各指標之間的關聯性,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作出正確合理的判斷。